22-083 苏联走资必崩溃,戈尔巴乔夫也白费

7 分钟 19 秒

文字记录:
00:09
戈尔巴乔夫谈不上背叛了什么东西。要说背叛,从赫鲁晓夫上台就背叛了。戈尔巴乔夫,还是试图维持过去的官僚资本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。人们老说苏联解体,其实应该是苏联崩溃。它制度崩溃了。先是制度崩溃,后是解体。它不管它是 91 年以前还是以后,权贵的精英阶层,还是同样的人没变。在台上的人变了。就像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对吧,两党可以换。但是虽然制度崩溃以前和崩溃以后,掌握实权的人没变,军人没变,政府要员没变。各地方的都是一样,只不过是他们准备改变了从过去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的,就变成了一个市场经济的。他们自己决定了怎么去改变。改变跟戈尔巴乔夫关系其实不大,他想维持,最后维持不住就绷不住了,最后搞了一个小争辩失败了。就说明那一套在它崩溃以前。那一套制度对统治阶层、统治阶级里边来讲,它很难服人。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它苏联那个时候实行的制度,它很难摆平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。家族势力、地方势力、不同行业的势力,对吧?你比如石油矿产、机器制造,因为过去是计划经济,它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就是怎么权衡,怎么安排计划。这安排计划本身就是不同行业、不同地区里边的利益之间都有关系的。所以统治阶级内部按过去这种方法,不能再继续摆平不同利益的冲突、利益要求,所以他们就放弃了那种制度。戈尔巴乔夫他还想维持,维持没维持住。

02:27
在 91 年。苏联垮台对我的震动其实并不大。真的。我的震惊那是 80 年代了,我是陷入了信仰危机的深渊里边。苏联制度垮台,对我来讲,恰恰证明了毛主席在去世以前,在 60 年代、 70 年代提醒大家的——我们经历过十年论战, 56 年到 66 年经过。所以苏联的解体只是证明了它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,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,但是非常脆弱。因为它内部很难摆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、矛盾。所以西方的民主,西方的选举等等,它是一个摆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手段

03:21
不同利益集团,不同行业,不同主张,就通过大选,投票砸钱,谁的主张,最后获得最多的投票,就是一场赌博,打彩票,赛马或者是各种彩票,反正就是一场豪赌。最后谁赢了,谁的主张得以实施。所以他们还能认同这种方法的那种方法。如果你通过民主选举,这种议会达不到你的目的,你像川普,最后想搞政变,你要那么搞,就有可能是内战了。

03:58
苏联当时崩溃,因为他没有这种摆平不同利益(的机制),谁也不服谁。这资产阶级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都想当老大,没有人想服别人,所以都想当独裁,又怕被别人独裁喽。这是他们很矛盾的心理。所以我们不能想象共产主义者、社会主义者、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全局利益;在资产阶级,他唯一的全局利益就是镇压工人阶级,侵略扩张,这是他的大局,其他都是狗咬狗一嘴毛。所以戈尔巴乔夫他只是在这种大的潮流里边。他其实想阻碍苏联的解体,他想,他想推迟,最后绷不住。他好多所谓改革,就是想向那些不同利益集团利妥协,他要不妥协你怎么办?他不妥协,那些利益集团迟早要把他推翻的。我觉得过分强调他本人的东西价值不大。当时苏联崩溃,制度崩溃,苏联解体在很短时间里边很短,而且老百姓还搞了公投,人家不在乎你公投,你要保留,人家不在乎人家非要把这个制度给埋葬了。军人站在了叶利钦那边了,西方给了他诺贝尔奖,因为他把苏联给埋葬了。其实我救我观察他是试图使得制度能继续维持下去罢了,他只不过就是没有用暴力手段去镇压那些像叶利钦这种人。他还是看的比较清楚的,觉得他知道制度持续不下去。

05:50
有人说他立志要埋葬共产主义,这些人早就不相信共产主义了。共产主义就是一个掌权的光环,一个标签,是他执政合法性的一个基础,就是他要把共产党的旗帜扔掉了,他的合法性就没了。所以这是他们当时最担心的问题。他想撑了好长时间。其实真的,你想想赫鲁晓夫上台到苏联解体,花了有将近 40 年。这种按照资本的逻辑,斯大林以后,他们强调物质刺激,强调个人利益,所以他们强调了好多东西,除了形式上没有西方的市场,没有劳动力市场,没有资源物资的市场。但是所有的企业的领导,党政军的高官,他们的行动准则还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。 91 年我记得其实有点扬眉吐气。就是说,唉,终于把毛主席论断给证实了。其实也是苏联崩溃,也是我走出信仰危机的开始。但是他又花了好多年,到 90 年代末才基本上走出去了。今天瞎扯了半天,说的也不一定对有感而言,想哪说哪,以后再见。